中國AI的困境:ChatGPT API將在中國及香港禁用

在全球人工智能(AI)競賽中,中國政府在2017年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AI產業,並計劃到203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據估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計劃在未來數年內投入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約合150億美元)用於AI相關項目和研究。中國雖然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資源,但依然面臨重重困境。這些困境不僅來自外部的技術封鎖和地緣政治壓力,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內部的嚴格監管和創新不足。這些因素讓中國在大型AI運算模型的開發和應用上屢屢受阻,甚至讓諸如百度文心一言這樣的項目難以為繼。我們就從多個角度來剖析這一困境。 監管的束縛:發展的緊箍咒 中國的監管環境一向以嚴格著稱,這在AI領域同樣適用。政府對數據保護、隱私和信息安全的高壓政策,使得AI開發者在數據獲取和使用上束手束腳。這些法規原本是為了保護公民隱私,但實際操作中卻往往成為創新的絆腳石。舉例來說,AI模型的訓練需要大量高質量的數據。中國的數據法規導致數據來源分散且不易獲取,這大大削弱了模型訓練的效果。相比之下,美國的科技公司在一個相對自由的數據環境中,可以更靈活地進行數據挖掘和應用,從而在AI技術上「遙遙領先」。 創新的缺乏:知識產權的困境 中國AI大模型已近80個,全部均是“有前途,無後路”。中國的AI技術發展面臨一個關鍵問題,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不足。雖然中國在科研投入上不遺餘力,但在核心技術和原創性研究方面仍然依賴外國技術。這導致中國的AI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以百度文心一言為例,這一大型AI運算模型原本被寄予厚望,但其核心技術仍然依賴於西方的研究成果。在“美帝”實施技術封鎖後,文心一言這樣的項目無法獲取最新的技術支持,導致其發展受限。 API和國際業務的受限 中國的監管政策不僅影響了本土AI技術的發展,還直接導致國際業務的受限。7月9日開始,美國OpenAI宣布禁止其API在中國使用,這將進一步制約了中國AI技術的孤立處境。這一決定也適用於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其他國家,標志著一項重大政策轉變。API禁用意味著中國的AI開發者無法直接使用全球最先進的AI技術,這不僅削弱了技術實力,也限制了國際市場的拓展。相比之下,歐美的AI公司可以自由地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其技術,這讓中國的AI技術在全球競爭中更加被動。 阿里雲通過發放免費token和降低其 AI 模型 Qwen-plus 的價格來吸引開發者。同樣,在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支持下,百川也分發了 1000 萬個免費token。百度不僅提供免費遷移服務和 AI 模型微調,還為新用戶提供 5000 萬個免費token,以便他們能與其 AI 聊天機器人 Er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