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窩伏羲與中國創世神話
中國伏羲女窩是創世的,女窩伏羲究竟女窩和伏羲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人的上身,帶蛇的下體。牠們本質是一條蛇,而在中國的創世神話,早期蛇的地位是相當高,但後來隨著龍形象化之後,蛇的地位才減低而已。這是第一。
婆羅門教與「蛇」的地位
第二就是在印度,在婆羅門教的時期,印度其中一個神叫做濕婆神。濕婆坐下有蓮花,而蓮花坐下就是有蛇去守護的。所以在婆羅門教,後來發展成佛教和印度教的時期,蛇也是一種神的象徵。但這些是多神教的,對蛇往往視它為創世的象徵。

一神教對蛇的負面看法
但一神教就不同了。一神教我們所熟悉的,香港小時候讀過聖經也知道,蛇是魔鬼,是撒旦的象徵。但除了聖經,除了猶太教或者後來的基督教對蛇有負面的看法,還有另外一個一神教,他們對蛇都有負面的看法。甚至乎現在考古學的支持,這個一神教應該還被猶太教再做一些產生。這個宗教是什麼呢?
「拜火教」的身影──香港的印巴籍保安與白頭摩羅
在香港,如果你在八、九十年代走過銀行門口,你會看到很多保安人員是印巴籍的人士,但他們的頭巾有藍色和紅色,那些很大機會是印度教的。 但如果你在香港看到一些上流社會印巴籍人士、南亞裔人士,是戴著白色的頭巾、白色衣服,以前百多年前香港人歧視他們,就叫他們做「白頭摩羅」。這個白頭摩羅,香港現在還有這個拜火教廟。其實他們是拜火教徒。 在中國古籍上,拜火教就叫做「軒教」。在魏晉南北朝的時期,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了來中國的北方,因為絲綢之路傳入了,其實包括了佛教、包括了婆羅門教、包括了拜火教。而當時有一些的北方政權,就是胡人、先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他們的太后是信胡天的,而胡天其實就是拜火教裡面的最高一個信仰。所以「胡天者」就是一神教的一個真神,就是一個拜火教的主宰。 但是當時北魏或者後來的北周、北齊,他們拜胡天其實不一定是認識的,他們只是當同佛教是同一樣東西,就從西方傳入來信了。而去到這個唐代,安祿山都是相信拜火教的拜火教徒。因為為什麼呢?安祿山他們的知人叫做肅達人。肅達人有一段時間,歸附了薩薩波斯王朝,所以變成了這個肅達人就是成為了波斯人的一支。 所以他們都是隨著拜火教、拜著拜火教,進入了中國的地方,是流行的。所以唐代就是中國有幾個宗教,我們以前 A level 讀書的時期,有一課叫宗教史,就是有讀到四教。這個四個外來的四儀教,第一個就是景教。景教就是基督教的一個異端;第二個就是拜火教。後來在北宋流行的一段時間,就是摩尼教。摩尼教就是叫做明教,曾經組織過政治上的起義,在北宋時期,北宋末年,就是這個方臘起義。方臘就被視為是拜火教的一個分支—-摩尼教在中土的一個承繼者。 而有學者指出,明朝的成立建立,跟明教的信仰或多或少有一定的關係。而中國就流行這個軒教。軒教到底是什麼呢?這個所謂的白頭摩羅到底是什麼呢?

拜火教(軒教)的考古發現
我們中國有很多的出土文物,甚至乎在台灣都有拜火教的痕跡。譬如說台灣故宮博物院的南院,我們剛剛參觀完,就看到有拜火教、薩珊波斯王朝的一些痕跡在裡面。這些就是拜火教拜祭、祭祀的一些藝術品,你在台灣是看到的。 在中國大陸,還有更多考古出來的拜火教的一些圖像。譬如說這一幅,就是拜火教的教徒,焰點他們的聖火。聖火不滅,就代表著真神「阿胡拉」,唯一的創造主阿胡拉,那個在人間上面的信仰的傳播。你就看到在中國大陸有極多這些考古的圖像,都是在唐朝時期繪塑下來。 不過隨著所謂的三武滅佛,最後一武就是唐武宗滅佛。滅佛歸滅佛,佛教在中國後來復興,但是因為拜火教主要的信仰信徒,剛才所說的就是波斯人,而波斯人在中土本身人數很少;其次就是肅特人,但隨著安史之亂之後,肅特人在中土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 所以這個滅佛了之後,連這個胡天所謂的軒教,在中國就逐漸消失了。 另外的分支摩尼教就有秘密流傳,但是被中國的人視之為魔教,摩尼教就是魔教。這個印象當然不是太好。
拜火教的起源與特質
我們今天就要重點講這個軒教,現在被考古學界普遍視為是人類最早的一神教。什麼叫教呢?宗教起碼有三樣東西:第一就是有所謂教會的主義;第二就是教會的經典;第三就是創辦人。現在就叫它做最早的一神教,但其實在宗教創立以前,它已經信仰在阿里安民族裡面,有一段很長時間的流行。 我們首先要知道阿里安民族,就是在佛經裡面記載的一個民族。其實在印度婆羅門教的時期,就是阿里安民族統治的。而阿里安民族除了統治,甚至乎有可能來到中國。中國歷史書上面講的鬼方、險運,有可能就是阿里安民族向東遷移,然後再結合了後來東方的其他的民族,形成了一個勢力。阿里安民族就在伊朗,也就是今天伊朗當時建立了波斯帝國,而波斯帝國就是有一個順序,順序就是拜火教的順序。 它跟印度的婆羅門教不同。印度的婆羅門教的順序是相信主神教。什麼叫主神教呢?婆羅門教跟印度教是不同的。印度教是多神教,印度教是相信這個世界有很多神,而有這麼多神裡面有三個主神,三個主神包括了梵天、濕婆和毗濕奴。 但是在早期的婆羅門教裡面,婆羅門教就相信只有一個主神,主神就是梵天,而濕婆和毗濕奴就是梵天衍生出來的其他神,不是主神。所以婆羅門教是主神教,但是這個軒教或者拜火教就是一神教。他們相信的神只有一個,創造主只有一個。

人類最早一神教的意義
而在拜火教以前,人類主要都是多神教。你看到今天在巴比倫或者以色列的地方所出土來的文物,在埃及出土來的文物,都是多神教的。直到波斯的軒教出現之後,一神教就開始發展出來了。當然,如果你相信聖經是歷史書,猶太教作為一神教,由阿伯拉罕開始,應該是比拜火教更早,但是沒有考古學的證據能夠支持到阿伯拉罕,甚至乎支持到摩西的時代線。 但是現在我們所知道,拜火教就不同了。在波斯地區、伊朗地區,掘到大量的聖火拜祭的考古遺跡出現了,大概是距今 2700 年左右。最早可以推論到距今 2600 年、2700 年左右,波斯人就已經有拜火、將火作為一種祭祀的信仰,而且他們後來又出現了經典,因為有一個先知,這個先知叫做索羅瓦斯德。索羅瓦斯德就在波斯地區廣泛傳教,將拜火信仰理論化、經典化,成為了一個主要的宗教。 後來還在薩珊波斯王朝變成了國教,跟後來的猶太教成為以色列的國教其實是時間上略早一點,就比猶太教經典化大概早一兩百年的歷史。所以現在考古學大概可以這樣理解,從時間線的角度可以這樣說。 所以有不少的歷史學家或者考古學家相信,巴比倫之囚的時代,如果猶太人的而且確是受到巴比倫之囚的話,他們很可能在那個時候,甚至乎稍後一些,就是波斯帝國解放猶太人的時期,就是會接觸到這個拜火信仰的。 因為我們所知道,索羅瓦斯德教,它成為國教之後,並沒有像其他宗教一樣,包括佛教、包括後來的伊斯蘭教、基督教成為了普世宗教。它沒有。原因是為什麼呢?索羅瓦斯德教有一個特點,因為它的起源就是索羅瓦斯德,他是先知,但他只是一個不外傳的宗教。所以作為一個不外傳的宗教,它就很難發展起來了。只是波斯帝國或者是歸附波斯的其他外來的民族才能夠相信這個索羅瓦斯德教。 所以肅特人(即安祿山這一支超武九姓這一支),他們歸附過波斯,所以他們才能夠成為拜火教的信徒。但其他人又不行。所以這個宗教,它只會隨著帝國的國力衰弱,而慢慢會消失。

一神教之間的較量
但它為什麼能夠崛興呢?就是因為這個阿攝美尼德王朝或者後來的薩珊波斯王朝的時期,你要面對著其他周邊的民族,尤其是以前的巴比倫民族,或者是其他在近東一些很強勢的民族,但他們主要是信多神教的。而信多神教就往往不及信一神教的教徒信仰那麼堅定。 所以在波斯王朝,他們選擇了拜火教、一神教作為他們的主要信仰,就令到他們的戰士、他們的國民團結很多,因為相信死後有審判。這個一神教、拜火教,是強調阿胡拉創造了世界,她是善的神,但同時間人世間有很多惡的事情,因為受到邪惡的惡魔誘惑,有蛇的誘惑,所以就會做一些很惡的事。 但是這個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死後的時候會接受阿胡拉.馬茲達一個終極的審判,阿胡拉.馬茲達的審判作為一個末世審判。這個就會對波斯人更強大,有一個很直接的影響。甚至乎它可以屢次能夠跟希臘多神教──一個傳統分庭抗禮,甚至乎有壓倒的優勢。所以在希波戰爭裡面,波斯是有更強勢的一個發展。 這一點可能是有一點關係的,所以一神教為什麼會往往打贏多神教,就是因為他們相信有死後的審判,而且他們的信任更堅定。他們的戰爭不單止為政治的利益,更加是為了自己死後、為自己家族、為國家,為自己的人生、來生的生活,是有一種寄託在裡面的。 而他們的核心價值就是一個創世神,就是光明神,所以為什麼用火,火跟光是最接近的。所以阿胡拉.馬茲達就是代表光。這個是他們宗教第一個特點,就是一神論。第二就是善惡二元論。因為它雖然是有一個神,但同時間這個世界有一個惡魔,這個惡魔就叫安格拉萬劉,安格拉萬劉是蛇的化身,所以他在地下生活的,在地底生活,這個地底就叫地獄。 所以它創立了天堂和地獄的二元說。還有不少的歷史學者或者宗教學者認為,猶太教裡面一些的次經,其實很明顯吸收了這個阿胡拉或者安格拉這個二元論在裡面。所以猶太教的次經在早期的傳播裡面,因為他們曾經在近東有交往過的,一起生活過的,這個猶太的意思就是什麼?以色列的意思就是他們是在那裡的民族上的遊牧民族,而他們就在那個地方裡面是管治過的,所以就變成了他們相信這個。 第三就是相信有末世論,最終善一定是會戰勝惡,達到完美的狀態。所以人類作為政權,波斯是會管治了近東地帶、中東地帶,而這個死後,阿胡拉也會在迎接一些善良的人上到天國裡面,接受天堂的福利。相反,惡人、信奉多神教的人,或者是一些跟波斯民族戰鬥的人,他們就會死後下去有十二個月裡面有十個月都是暗不見天的地獄裡面。
拜火教與猶太教的相似與互動
所以這個人類,現在我們在考古學上面支持,最早的一神論、二元說、天堂地獄說、末世審判論,就是來自這個所謂的索羅瓦斯德教。這個索羅瓦斯德教光明黑暗的對立,而且人類還有自由意志,這個 free will,最早就是索羅瓦斯德教的經典裡面就已經寫明了,有來世觀,靈魂會有死後的審判。 那麼很明顯你看到,就是跟拜火教和猶太教教義之間有很多很相似。那是不是誰影響誰呢?互相影響。如果從時間線的角度,這個拜火信仰應該是比以色列的信仰略早數百年,而從經典的角度,這個索羅瓦斯德教的經典應該是比舊約聖經再略早。當然,如果你計算這個十誡都是真實的話,當然十誡末世會更早,甚至乎阿伯拉罕更早。 但是問題是今天考古出來的材料,還未能夠可以支持到這種說法。所以它對那個宗教影響當然是大。但是正如剛才所說,它有個「不外傳」,那個「不外傳」是什麼呢?其實是一個波斯民族的信仰,是一個阿里安人的信仰,或者是依附阿里安人的信仰。所以這個阿里安人的信仰,其他民族,包括在波斯地帶活躍的其他民族,他們就不能夠接受這個信仰了。 所以後來,當伊斯蘭教崛興的時候,就很輕易可以打敗了薩珊波斯王朝。因為伊斯蘭教強調他們是普世宗教,強調這個真正的真主阿拉是唯一的真主。雖然阿胡拉也是唯一的真主,但是阿拉作為唯一的真主、創世的真主,《可蘭經》裡面的真主,他們就可以廣泛推廣信仰,包括非洲的人、歐洲的人、東歐的人、中東近東的人都可以相信。 這個就變成波斯以一敵十,不夠這個回教、伊斯蘭教對抗。所以多神教和一神教的戰爭之間,一神教是有利的,因為一神教會有極深的信仰,而且有死後的審判。他們戰鬥起來會更強大。但同樣是一神教,拜火教不外傳,而且它的經典也沒有翻譯。他們傳入中國,竟然沒有一個系統的中文翻譯的經典。

拜火教的現代遺產
然而,雖然拜火教在許多地區式微,但在近代仍留下若干重要遺產。其中最知名的例子,就是今天散居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一帶的帕西(Parsi)社群。他們是當初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從伊朗遷移到印度沿岸地區的拜火教後裔,一直到現在,仍然堅持著傳統的索羅瓦斯德教信仰。 在印度的部分地區,帕西人建立了自己的社群,並且在經濟、教育與慈善等領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到了近代,他們當中也孕育出不少著名的企業家與慈善家,對印度的現代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根據現代宗教人口統計,索羅瓦斯德教徒的總數量雖然不算多,但他們依然盡力維持傳統的宗教儀式,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聖火不滅」信條。他們在火廟裡持續燃燒聖火,以象徵光明與神性的存在,並且透過嚴格的儀式與禮俗,確保火焰永不熄滅。
締造歷史與信仰的多樣性
回顧這整段歷史,我們看到了不同民族與宗教之間的互動,也看到了一神教、多神教如何在社會、政治與文化上產生影響。無論是中國的女窩伏羲神話、印度的婆羅門教,還是拜火教在波斯帝國的崛興與沒落,都共同編織出人類文明豐富多元的面貌。 拜火教之所以在某些地區生根,在某些地區卻式微,與政治、民族、經濟背景都有緊密關係。從它與猶太教或基督教之間的比較,我們更能理解一神教在歷史發展中所具備的力量與局限。同時,也能窺見人類對於終極關懷、對於善與惡的思索,如何投射在各種神話與教義之中。 最終,信仰的傳承與轉變,不僅是宗教自身的議題,更是整個歷史文化交流的過程。在今天,多元宗教與文化的對話仍在持續,從而讓我們對自身的傳統與他者的信仰,有更多理解與包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