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關於特朗普1.0與2.0時代的對比

  關於特朗普1.0與2.0時代的對比,這幾天就不斷有新的消息發展出來,信息萬變。洋務派就把最近的相關事件整理一下,再對比一下上一個任期的特點,看看特朗普2.0究竟有什麼不同。

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徵稅:針對非法移民與芬太尼輸入

  譬如說在2月1日,他已經由白宮宣佈,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目的是怎樣呢?就是要打擊這些國家非法的移民湧入,尤其是墨西哥非法的移民湧入美國。同時也要打擊加拿大,說加拿大協助中國將芬太尼流入中國(此處顯然是針對美國認為加拿大對毒品走私監管不力)。這很明顯顯示在2.0時代,他更多是希望利用關稅作為一種談判的手段,利用關稅政策去壓迫一些盟友或者競爭對手,逼他們符合美國本土的利益。

  加拿大和美國就說要互相回擊,中國也說要回擊。因為美國已經宣佈加中國10%的關稅,中國就要反制,說要將一些物品禁運,而且也要對Google調查反壟斷。大家知道Google撤出中國已經很多年了,沒有搜尋器、雲端等主要業務,只剩下Android系統在大陸的手機市場繼續使用。所以中國說要反壟斷,是說Android系統是不是壟斷了中國的手機市場,要小米、OPPO那些全部用Android,所以要對Google進行報復性的調查。

中美稅務衝突的不對等與姿態性反制

  美國說要對中國加徵10%的關稅,涉及的貨品總值大約是4500億美元;而中國能夠報復的金額只涉及200多億美元,顯得不對等,說得上是九牛一毛。不過中國的反制也是一種姿態性的反制,逼Google利用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去影響美國白宮,這就是中國的如意算盤。

  然而,墨西哥在2月3日就宣佈跟特朗普達成協議,暫停關稅30天,並迅速派一萬名國民警衛軍去守住邊境,打擊非法入境。加拿大方面,杜魯多表示要確保邊境安全、打擊芬太尼輸入,也換取了30天的關稅延後。從這些結果來看,特朗普的如意算盤似乎打響了,他逼到墨西哥與加拿大採取行動去維護美國本土利益。

對中國加大關稅與香港特別關稅區的爭議

  但對著中國似乎就比較困難。特朗普說要對中國最高加到60%關稅,如果真的實施,對中國的打擊固然極大,也會令到中國出口大幅減少,但同時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也會相當巨大。

  這裡還涉及香港問題。香港原本是一個自由貿易區,也是個獨立的關稅區,但這幾年美國不斷削弱香港的特殊待遇。現在不單止說中國對美國加徵的10%關稅會延伸到香港,也對香港原本「Made in Hong Kong」的標籤提出質疑。其實在特朗普1.0的時代,就曾要求「Made in Hong Kong」的貨品全部標成「Made in China」。而且美國海關原本對800美元以下的小額商品採取免稅做法,導致不少美國人利用網購(像拼多多、淘寶、集運等)去購買大陸或香港寄出的便宜貨,避過關稅。

  最近特朗普又說要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及香港的郵包(信件不受影響),但數小時後又宣佈撤回。這明顯是因為這樣的措施,對中國或香港電商會是巨大的打擊,但也對美國電商和消費者有很大影響。很多人在中國進貨,用Amazon、eBay在美國轉售,一下子斷貨等於傷了美國本土的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所以最後只有半天就撤回。這很可能也是一種談判手段,就像對墨西哥、加拿大那樣。

軍事威脅作為籌碼:巴拿馬與格陵蘭的案例

  現在除了關稅之外,特朗普2.0時代還加入了軍事上的威脅。例如他多次放話,不排除用武力去「收回」巴拿馬,也可能以武力去控制格陵蘭。特朗普認為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當年建造,所以要「重新收回」。而格陵蘭則希望以某種方式控制。

  巴拿馬在2017年與中華民國斷交,轉向中共建交,並與中資企業有深度合作,尤其是和黃集團在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已經超過20年。特朗普視之為「中國人在控制巴拿馬運河」,更覺不能接受,所以才祭出「武力收回」的說法。目的就是要巴拿馬總統退出一帶一路協議、重新審視和中國的關係。

  至於格陵蘭,則涉及對丹麥的施壓。特朗普宣稱要控制格陵蘭,引發丹麥與英國等歐洲國家商討如何應對北極軍事威脅。這些軍事威脅的口頭放話,對某些國家確實有逼迫效果,但也同時可能令傳統友邦與美國漸行漸遠,轉而更靠攏中國與俄國。

1.0時代的「四面樹敵」與一帶一路崛起

  回顧2016年至2020年的特朗普1.0時代,他對幾乎所有國家都加徵關稅,四面樹敵。理論上,要打擊中國製造,可以降低越南、印度、菲律賓等國家的關稅,引導產能轉移。但特朗普1.0卻同時對多國開徵關稅,希望工廠直接搬回美國本土,導致不少傳統盟友都倒向中國,加入了一帶一路。巴拿馬、意大利、菲律賓、甚至歐洲一些國家,都出現親中趨勢,讓一帶一路在那幾年快速崛起。

  但在拜登執政的時代,美國重新回到國際舞台,意大利等國家曾經陸續退出一帶一路,加上「一帶一路」在中南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區問題逐漸浮現,該政策出現退潮。現在特朗普2.0又重新上任,他顯然吸取了1.0時代的教訓,開始同時使用關稅和軍事威脅來迫使各國屈服。

2.0時代的策略升級:關稅加軍事威脅

  因此,在2.0時代,特朗普的關稅已不只是單純的經濟手段,而是用來逼對方改變移民、毒品管控等政策,同時也結合軍事威脅。譬如對墨西哥、加拿大,他用「關稅換取30天緩衝」的方式逼他們迅速回應;對巴拿馬,他則用「武力收回運河」的說法,逼其退出與中國的深度合作;對格陵蘭,則扯上北極軍事衝突,逼丹麥與歐洲出面。

  這種做法短期內確實讓墨西哥和加拿大做出讓步,但也可能促使歐洲其他國家加速親中。英國的新政府就與中國漸走漸近,似乎準備把中國領事館落實在皇家造幣廠的舊址。儘管這些轉變還需要觀察,但可見特朗普2.0的關稅與軍事策略,將再次在國際局勢中引起巨大震盪。

關稅爭議下的經濟後果與政治盤算

  談回關稅,從經濟角度看,無論是左翼、中間派或右翼經濟學者,大多不建議用關稅作為大規模政策工具。關稅推高通脹,也會減少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空間。如果再限制中國和香港的郵包,會造成美國電商斷貨、商品價格上漲,更傷及美國的消費市場。

  但特朗普顯然不只考慮經濟。他更在乎美國本土的政治利益,如打擊非法移民、毒品走私等等。同時,2026年的中期選舉,他也希望鞏固極右票源。這種「關稅+軍事」的策略,雖然短期可能奏效,但長期會不會重蹈1.0時代四面樹敵的覆轍?會不會再度推動一帶一路捲土重來?這都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總結

  總的來說,特朗普2.0時代的關稅政策,已經從之前單純的經濟考量,升級為同時威脅對手在多方面作出讓步的一種政治及軍事談判手段。短期內,他確實迫使墨西哥與加拿大就範,也讓一些國家重新審視與中國的合作。但在全球格局日趨複雜的大背景下,這種做法也可能引發新的聯盟或對抗,尤其在歐洲及其他傳統美國盟友之間,親中聲音或將抬頭,令局勢更加難以預料。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