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反對中國超級大使館示威:4000人抗議的背後
2025年2月8日,倫敦舉行了一場大型示威活動,主辦方表示有超過4000人參與,目的在於反對中國計劃於倫敦東部Tower Bridge附近的皇家造幣廠舊址興建超級大使館。
地方政府與倫敦警方的反對立場
地方市議會和倫敦警察總局長期反對該計劃。市議會認為此舉將影響當地居民與旅遊業,尤其是該地區鄰近倫敦塔等熱門景點,一旦發生大規模示威,交通與居民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
倫敦警方則指出該區通道狹窄,無法容納大量示威者。中方曾提交報告稱該地可容納數千人,然而,昨日的示威活動證實這一說法不符現實,示威者不得不走上馬路,導致警方採取驅散行動,最終有兩人被捕。

中國大使館的歷史與擴建計劃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時期,當時稱為中國公使館,位於馬利波恩(Marylebone)波特蘭廣場(Portland Place)。百年前,孫中山曾在此遭綁架。長期以來,中國駐英使館一直被指涉及間諜活動。
由於現址空間不足,中國於2018年購買皇家造幣廠舊址,計劃擴建成超級大使館,容納數百名外交人員,並提升辦公與居住條件。該地點鄰近地鐵站、碼頭及旅遊景點,擁有地理優勢。
保守黨與工黨的分歧
保守黨政府過去多年一直否決此計劃,理由包括地方反對與國家安全問題。2023年7月,英國議會情報安全委員會(ISC)發布報告,指中國的大使館長期從事間諜活動,對英國構成國安威脅。
然而,工黨政府上台後,改變政策,與中國修好。首相施紀賢與習近平會面後,英國外相訪華,最終換取5億英鎊投資,並允許中方推進超級大使館計劃,以促進雙方關係與投資合作。
中國情報活動與英國國安顧慮
根據ISC報告,中國通過駐外機構進行大規模情報活動,包括人工智慧監控、黑客攻擊、政治干預、學術統戰與留學生監控。報告指出,中國曾在2017年竊取1300萬英國人的個資,並在COVID-19期間散播假新聞,以影響英國的防疫政策。
孔子學院亦被指影響英國的學術自由,透過中國政府資助,對學校課程施加壓力,修改教科書內容,並監控異見人士。這些活動皆與中國大使館有密切聯繫,進一步加深英方對此擴建計劃的憂慮。

示威影響與未來發展
昨日的示威活動已證明中方關於容納人數的報告不實,示威者不得不走上馬路,導致警方干預並逮捕兩人。目前,這兩人已獲釋,未來是否遭檢控仍待觀察,若遭定罪,可能影響其入籍或永居資格。
未來數週,英國國會將召開聽證會,討論此計劃的可行性。若工黨政府強行推動建設,將顯示其優先考量經濟利益,而非國家安全。這也反映出民主制度的不完美之處,人民的選擇雖可制衡,但亦可能因短期利益而影響長遠政策方向。
結語
中國超級大使館計劃已成為英國內政與外交的爭議焦點,示威者的行動揭示了社會對此計劃的高度關注。未來英中關係如何發展,將取決於英國政府如何在經濟與國家安全間取得平衡。